王朔是什么人

2024-04-30 07:23

1. 王朔是什么人

王朔,1958年8月23日出生于南京,中国内地作家、编剧。
1978年,他开始创作,先后发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等中、长篇小说。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选集》等,后进入影视业,电视剧《海马歌舞厅》和《编辑部的故事》都获成功。
2007年王朔以50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6位,引发广泛关注。
他的代表作有:《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致女儿书》《我的千岁寒》《王朔文集》。
中文名称
王朔
国籍
 中国
民族
满族
出生地
南京
出生日期
1958年8月23日
 职业
作家,编剧
毕业院校
北京四十四中学
主要成就
"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6位 第24届开罗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第53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豹奖
代表作品
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
王朔,1958年8月23日出生于南京,中国内地作家、编剧。
1978年,他开始创作,先后发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等中、长篇小说。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选集》等,他那种反派的表演也是让人深入人心。他的早期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都是以自己部队"大杂院"的成长经历为素材,后来的小说则形成特有风格,对白通俗化又充满活力,叙述语言则以戏谑、反讽为主,对权威话语和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都有嘲讽,后进入影视业,电视剧《海马歌舞厅》和《编辑部的故事》都获成功。
2007年王朔以50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6位,引发广泛关注。
他的代表作有:《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致女儿书》《我的千岁寒》《王朔文集》。
1958年王朔出生于南京,祖籍辽宁岫岩。出生后不久随著父母来到北京郊区的一个部队大院落户,是地道的大院儿"新"北京人(非胡同老北京人)。王朔幼时所住的是一个军区大院儿,孩子们每天所做的不过是分伙打仗一类的事情,但那个自由的时期给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后的中篇小说《动物凶猛》(曾改编为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写的就是那时的感受。
1965年就读于北京翠微小学。1971年就读于北京东门仓小学。
1972年就读于北京164中学,期间他和北京的语言发生了直接的交流。在此之前,他对北京文化几乎没什么认识。1975年借读于太原5中。
1976年怀着"匹夫有责"的信念参与了"四五"事件,由于他人诬陷,被关押了三个月。同年夏天他从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毕业(但事实上在高中时并没怎么上过课)。
折叠军旅生涯
王朔参加活动照片1977年参加解放军海军,年底在山东即墨新兵训练,兵种为操舵兵。在部队中是一个普通的"操舵兵"、卫生员甚至帮厨。新兵训练三个月后,因偶然的机会,王朔被送到青岛,入部队医院学习卫生员技术,学习半年后,作为卫生员上一条海军消磁船工作。
1978年海军整编,王朔改到一个部队仓库当卫生员,在仓库工作时王朔写了他的第一篇小说《等待》--发表在《解放军文艺》第11期上。
1980年他在解放军文艺社工作了几个月,之后从部队退伍回京,进入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任业务员。从商经历
王朔相册1983年从医药公司辞职,尝试经商,但并不太成功。
1983年辞职靠写作为生。
此后王朔又写过几篇部队题材的作品,但反响均不大。其间他曾经试图经商,不但没赚到什么钱,倒是体验了许多被骗的心情。这一段致力赚钱的经历,后来被记录在《橡皮人》(曾被改编为电影《大喘气》)等作品中。 经商不成,无所事事之中他又开始进行创作。

王朔是什么人

2. 王朔是怎么出名的?

一九九七年,王朔为躲债跑到美国,住在好友沈群家,一天他们正在聊天,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王朔,我是美国总统克林顿的秘书,明天九点克林顿要和您见一面。王朔听后,吓出一身冷汗。

王朔美国躲债王朔去美国躲债,住在好友沈群家。晚上,两人在客厅聊天,突然打来了个电话:“你好,我是美国总统克林顿的秘书,克林顿听说中国作家王朔来洛杉矶了,明天9点见一下。”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磁性好听的声音,沈群听对方一口标准的美式英语,不由信了几分。他捂住电话筒,撇过头告诉了王朔。王朔第一反应:瞎扯!总统要见我?开玩笑的吧!
沈群也惊异不定:在美国不说没有,偶尔也会有类似事情发生,而且从对方说话语气,认真态度不由得他不信。“以我在美国生活8年的经验来看,可信度80%”,而且他的用词,和白宫的人员一模一样!我觉得,你还是见见,万一是真的呢?对你未来的写作也是一大助力,搞不好总统帮你一宣传,那你就在美国出名了。

竟接到“总统秘书”电话王朔越听越感觉匪夷所思:人家总统能这么闲的吗?我一个写小说的,有这么大面子吗?此时,沈群已是深信不疑,各种猜测和推敲确定了自己的想法。沈群想了半天回道:“可能是看了你的书,想找你要一个签名吧!”王朔总感觉这里面有问题,思前想后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算了,不管他谁爱去,谁去。沈群见状,就跟总统秘书说:“王朔要先考虑一下,就这样吧,先挂了。”
挂完电话,沈群就跟王朔讨论起这事了。忽然,有人过来敲门说:“我是美国总统的秘书,给你打过电话,请叫王朔出来。”俩人正纳闷的时候,门外就有人说:“我看看谁这么厉害,连总统要召见,都不给面子。”沈群跟王朔听这声音很熟悉,打开门一看,正是二人的好友姜文。

谁知他竟直接拒绝沈群、王朔跟姜文可是铁三角,他们的关系非常要好,王朔刚来美国就听说姜文在美国拍电视剧。寻思找机会去见一面的,没想到姜文演了这么一场戏,差点吓到王朔。沈群直接把家里珍藏的“北京二锅头”拿了出来,好不容易三兄弟相聚在美国,不来点北京二锅头怎么能行。
吃好喝好以后,姜文也索性不走了,就在这住下了,还就跟沈群、王朔躺在客厅里睡觉,这才叫兄弟。相反,当初冯小刚为了能有个好前途,特意跑去跟王朔交好,王朔这人十分爽快,让冯小刚看好自己那部作品,就直接用。

3. 王朔的个人简介

王朔,1958年8月23日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辽宁岫岩,中国内地著名男作家、编剧。1978年,他开始创作,先后发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等中、长篇小说。
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选集》等,后进入影视业,电视剧《海马歌舞厅》和《编辑部的故事》都获成功。2007年王朔以50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6位,引发广泛关注。



扩展资料
王朔个人生活:
1、家庭背景:王朔的母亲薛来凤是一名医生,父亲王天羽为军委训练总监部(后改编制为总参军训部)的军官教员,虽非是书香门第,但家境小康,是北京典型的市民家庭(这种出身对于他以后在作品轻车熟路地描写北京市井生活有极大裨益)。
2、情感经历:
1984年夏天王朔认识了即将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沈旭佳。1987年年初,王朔与沈旭佳结婚,次年女儿在北京三零一医院出生。
2013年9月王朔的女儿王咪在北京与画家朱新建之子成婚。王朔好友冯小刚担任证婚人,并与赵宝刚、陈丹青、刘震云等代表娘家人上台讲话,黄觉夫妻等人参加。王朔未现身,陈丹青帮其解释不舍得女儿出嫁。

王朔的个人简介

4. 王朔的个人生活

 1984年夏天王朔认识了即将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沈旭佳。1987年年初,王朔与沈旭佳结婚,次年女儿在北京三零一医院出生。2013年9月王朔的女儿王咪在北京与画家朱新建之子成婚。王朔好友冯小刚担任证婚人,并与赵宝刚、陈丹青、刘震云等代表娘家人上台讲话,黄觉夫妻等人参加。王朔未现身,陈丹青帮其解释不舍得女儿出嫁。注:王朔曾表明除鲜花村博客外并未在网上开博。

5. 对王朔怎么评价?

王朔,男,1958年8月23日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辽宁岫岩,中国内地作家、编剧。1978年,他开始创作,先后发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等中、长篇小说。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选集》等,后进入影视业,电视剧《海马歌舞厅》和《编辑部的故事》都获成功。2007年王朔以50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6位,引发广泛关注。

他的代表作有:《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致女儿书》、《我的千岁寒》、《王朔文集》等。

感情经历也特别霸道
1984年夏天王朔认识了即将从
北京舞蹈学院
毕业的沈旭佳。1987年年初,王朔与沈旭佳结婚,次年女儿在北京三零一医院出生。
最重要的是徐静蕾是借着王朔捧她,才得以出名。俩人相恋了很多年,王朔更是为徐抛妻弃女,将老婆和女儿安顿在美国洛杉矶,离婚后回国和徐静蕾同居,至今没有结婚。两人住所是位于北京朝阳公园西门的一个高级公寓小区里。

对王朔怎么评价?

6. 王朔的作品怎么样

还可以吧 反响一般 
王朔,1958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至今,王朔也不愿讲他是北京人。相反,“我是东北人”这句话他却说得理直气壮,出生后不久,便随著父母来到北京郊区的一个部队大院落户,大院里有各地的人,唯独没有北京人。王朔的理解是,可能那时北京参加革命的少。自我封闭的大院生活,使作为小毛孩子的王朔不知城里还有居民,以为那里除了商场就是公园。 
  上中学后,王朔搬进了城,朝阳门的城根下,他和北京的语言发生了直接的交流。在此之前,他对北京文化几乎没什么认识,北京的语言对他来讲是陌生的。由此可见,今天王朔的语言,跟“老北京”是没有渊源关系的,那是和北京的语言交流后形成的一种独具个性的语言,只能算新北京文化中的一支。
  “调侃”,成为王朔语言是最大特色。而调侃本身则是一种不硬也不软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与其说王朔是把它当成了工具,还不如说王朔把它当成了武器,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小时候所面临的不是被尊重而是时时被侵犯。街头的流氓,严肃的老师,专横的父母都可以形成侵犯。你无力回击这种侵犯。但你也一定要采取一种自我保护措施。王朔选择了调侃,这样既能化解对方造成的侮辱,又有保护自身尊严的功能。王朔成为人们眼中的披著文化外衣的“痞子流氓”。一种本能的反抗,和小孩调皮捣蛋差不多的把戏,却惹得大人们生气了。
  有人问王朔:“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名利了。”王朔答。王朔写了社会边缘上的人,以往,游手好闲为社会不允许,每个人的社会位置都非常明确,新时期以来,很多人生活在社会边缘。过去中国的中产阶级,依附在权力阶层,由政府、军队、官吏中的一些人士构成,改革开放前,这些人在政治上有很强的优越感,经济状况又是中等偏上。而改革开放后,这个阶层逐渐瓦解,他们中的很多人有巨大的失落感,经济上的优越被私营者代了,政治上的优越感又很模糊,他们不愿从事体力劳动,又没受过太多的教育,社会位置急剧变化,青年中的佼佼者不再是他们,社会位置的提升和知识成正比了。初期是小商小贩打腰提气,现在是受过教育、有能力的人扬眉吐气,每个作家不可能写尽社会中的各色人等,只能写熟悉的人,就像有些人熟悉农民、知识分子一样,王朔对“边缘人”的了解,使他的笔下都是这一群人。
  母亲是一名医生,父亲为解放军政治学院教员,虽非是书香门第,但家境小康,他的家庭,正是北京典型的市民家庭(这种出身对与他以后在作品轻车熟路地描写北京市井生活有极大补益)。王朔幼时所住的是一个军区大院儿,孩子们每天所做的不过是分伙打仗一类的事情,但那个自由的时期给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后的中篇小说《动物凶猛》(曾改编为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写的就是那时的感受。王朔少年时就读于韶山中学,在学校并非一个顽劣的学生,甚至曾经怀着"匹夫有责"的信念参与了1976年的"四五"事件,在其中虽然算不上威武不屈的英雄人物,但也曾为此被关押了三个月时间。 
  1976年夏,王朔高中毕业后到山东参军,在部队中是一个普通的"操舵兵"、卫生员甚至帮厨。1978年在大学恢复招生的时候,王朔兴起了报考文科的欲望,开始练习写作文,期间偶然将习作投往《解放军文艺》,居然中选,这便是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等待》。《等待》是一篇时代印迹很浓并且颇为稚拙的小说,文笔还很学生腔。然而在1978年刚刚粉碎四人帮的当时,它无疑是清新可喜的,一投中的也显示了王朔的创作潜力。 
  此后王朔又写过几篇部队题材的作品,但反响均不大。其间他曾经试图经商,不但没赚到什么钱,倒是体验了许多被骗的心情。这一段致力赚钱的经历,后来被记录在《橡皮人》(曾被改编为电影《大喘气》)和《许爷》等作品中。 
  经商不成,无所事事之中他又开始进行创作。商人的视角使他知道什么东西适于出售,于是他挑选了在普通人眼中颇具神秘色彩的"空中小姐"为自己的描写对象,果然,在《当代》上一投而中。 
  其自谓:「身体发育时适逢三年自然灾害,受教育时赶上文化大革命,所谓全面营养不良.身无一技之长,只粗粗认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种志大才疏之辈,理当庸碌一生,做他人脚下之石;也是命不该绝,社会变革,偏安也难,为谋今后立世于一锥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
  90年代成为以飞扬跋扈的文字横行文坛的痞子作家,一声我是流氓我怕谁,直如当头棒喝,劈手撕下所谓崇高的面纱,接下来几乎全部的媒体都参与到这场轰轰烈烈的论战中去,加上〈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爱你没商量〉〈过把瘾〉等等电视剧改编的成功,王朔火遍了大江南北。
  随着出书频率降低,王朔开始有些沉寂,〈看上去很美〉〈美人赠我蒙汗药〉似乎显得有些江郎才尽,真正重新引起媒体关注的,是他的一本拍砖杂文集〈无知者无畏〉,里面把金庸琼瑶并列成“四大俗”,从而引起一场大规模的金王论战,与以往不同,网络的参与使这场论战迅速升级和白热化,而无知者无畏,也跟当年“玩的就是心跳”“过把瘾就死”等王朔名言一样,成为年度热门话语。
  最近又出新书《我的千岁寒》,收入了六篇文字。语言较以前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开篇《我的千岁寒》,文字简洁,富有诗意,还被赋予了时态。最后一篇《唯物论史纲》谈的是宇宙和物质,虽然有些常识性错误,但语言依然有着王朔式的霸气。
  2007年出新书《致女儿书》,反响平平。
[编辑本段]王朔“开炮”语录
  ●“文坛钉子户,就在这里扎着了”
  ●“我现在身体好极了,就是血脂高了一点”
  ●“别拿这个来要挟我,爱买不爱”
  ●“我是吃软饭出身,软饭硬吃”
[编辑本段]记事年表
  1958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曾用名王岩。
  1965至1969年就读于北京翠微小学。
  1971年就读于北京东门仓小学。
  1972至1975年就读于北京一百六十四中学。
  1975年借读于太原五中。
  1976年毕业于北京四十四中学。
  1977至1980年在海军北海舰队服役,任卫生员。
  1980至1983年退伍后在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工作。
  1983年辞职从事自由写作至今。
[编辑本段]作品年表
  原著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
  《我的千岁寒》(2007)《致女儿书》
  《看上去很美》 (2000)
  《永失我爱》 (1994)
  《消失的女人》 (1993)
  《痴男狂女两世情》 (1993)
  《无人喝彩》 (1993)
  《青春无悔》 (1992)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89)
  《顽主》 (1988)
  《轮回》 (1988) 
  《浮出海面》 (1985)
  《空中小姐》 (1984)
  编剧
  《梦想照进现实》 (2006)
  《一声叹息》 (2000)
  《无人喝彩》 (1993)
  《青春无悔》 (1992)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89)
  《大喘气》 (1988)
  《顽主》 (1988)
  《轮回》 (1988) 
  分类
  纯情卷 
  《永失我爱》 
  《空中小姐》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动物凶猛》 
  《浮出海面》 
  《过把瘾就死》
  矫情卷 
  《懵然无知》 
  《刘慧芳》 
  《无人喝彩》 
  《人莫予毒》 
  《我是你爸爸》 
  谐谑卷 
  《编辑部的故事》
  《谁比谁傻多少》 
  《痴人》 
  《枉然不供》 
  《顽主》 
  《你不是一个俗人》 
  《一点正经没有》 
  《千万别把我当人》 
  挚情卷 
  《我是狼》 
  《给我顶住》 
  《许爷》 
  《橡皮人》 
  《玩得就是心跳》 
  其他卷 
  《看上去很美》 
  《无知者无畏》 
  《美人赠我蒙汗药》 
  《新狂人日记》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

7. 王朔是哪年生人 ?

1958年出生  1976年毕业于北京第四十四中,后进入中国人民海军北海舰队任卫生员、1980年退伍回京,进入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任业务员,1983年辞职靠写作维生。  1978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自84年初处女中篇小说《空中小姐》发表在《当代》后,迄今已创作二十二个中篇小说、三个长篇小说,大约一百六十万字,并创作了数十集电视剧。  1997年1月赴美。  1997年7月回国,从事自由写作。  身体发育时适逢三年自然灾害,受教育时赶上文化大革命,所谓全面营养不良。身无一技之长,只粗粗认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种志大才疏之辈,理当庸碌一生,做他人脚下之石;也是命不该绝,社会变革,偏安也难,为谋今后立世于一锥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王朔  王朔语录  王朔定义中国文化的脊梁: 什麽人是最好的作者?就是那阅读面广的,文化底子厚的,也就是知道套路最多的,人称老奸巨滑的。干过这样的工作,我也对这样的作者肃然起敬,那很不容易,平地起波澜,没的写硬写,还要引经据典,有声有色,有时我想,这才是作家,中国文化的脊梁。  王朔说批评家:批评家像作家一样是独立的观点表达者,只不过作家是拿自己当素材,而批评家是拿作家当素材,都是观点在先,接着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  王朔说艺术与娱乐:乐观的不一定全算娱乐,但悲观的肯定不是娱乐,也就是说艺术是往人心里搁事儿的,娱乐则是从人心里往外掏事儿的。反过来说,艺术不一定全是悲观的,但娱乐一定要都是乐观的。  王朔论北京文化:北京文化有股张狂气,见谁灭谁, 专检那大个的灭。 王朔说老舍:老舍,像他同时代的大多数作家一样,只当了半辈子好作家。  王朔说聪明人:明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把无价值的事做得有声有色,在玻璃鱼缸里游泳,也有乘风破浪的气魄。  王朔说金庸小说:总体印象,情节重复,行文啰嗦,永远是见面就打架,一句话说清楚的偏不说清楚,而且谁也干不掉谁,一到要出人命的候,就从天上掉下来一个档横儿的,全部人物都有一些胡乱深仇大恨,整个故事就是靠这个推动着。  王朔说金迷:金庸能卖,全在于大伙儿活的太累,很多人活的还有些窝囊,所以,愿意暂时停停脑子,做一把文字头部按摩,能无端生些豪气,跟着 感受一道善恶是非终有抱这一古老的中国便宜话,第二天去受罪还能怀着点的希望。  曾令王朔感动的十个短篇小说:《莺莺传》、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驿站长》、《献给爱斯美的故事》、《忧国》 、《没有毛发的墨西哥人》、 《颈刎之交》、《关于犹大的三种说法》、《采薇》、《他们不是你丈夫》 王朔不爱看什麽:不爱看农村题材,不爱看知识分子内心读白,不爱看怎麽做生意怎麽搞活一个企业。总而言之,不爱看一个正派人如何过着惟恐他人不知的正派生活。我的趣味介于有文化的病人和赶时髦的女青年之间。  王朔定义中产阶级:中产阶级不见得要从经济收入上划分,安于现状的,尊重既有社会 等级和道德规范的都可在观念上列入中产阶级。  王朔说好莱坞:好莱坞就是中产阶级价值观集大成者,也是宣传爱国主义的,也是尊重家庭伦理道德的,故事结尾也是大团圆的,正义终于战胜邪恶。他们是最尊重观众的,可以说把检查制度设在观众席上。  王朔说思想:思想是发现,是抗拒,是让多数人不舒服的对人性本质和生活真实的揭露。 王朔说人:卑贱者最聪明,高尚者最愚蠢。  王朔说商人:商人,心中是最装着人民的,在这里一切为了人民和 一切为了金钱这两个口号是不打架的,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同时也是利润最丰厚的。  王朔论相信群众:过去我是相信群众的,认为群众的眼睛即便说不上雪亮,也是睁着的,在金庸这件事上我栽了跟头,看来大家说好,也不见得真好。 有时大家真能同心协力一齐编个弥天大谎。  王朔忘不了的谜语:墙和墙说什麽----在拐弯那儿碰头。  作家简介:  1958年生人,家居北京市区。母亲是一名医生,父亲为解放军政治学院教员,虽非是书香门第,但家境小康,他的家庭,正是北京典型的市民家庭(这种出身对与他以后在作品轻车熟路地描写北京市井生活有极大补益)。王朔幼时所住的是一个军区大院儿,孩子们每天所做的不过是分伙打仗一类的事情,但那个自由的时期给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后的中篇小说《动物凶猛》(曾改编为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写的就是那时的感受。王朔少年时就读于韶山中学,在学校并非一个顽劣的学生,甚至曾经怀着"匹夫有责"的信念参与了1976年的"四五"事件,在其中虽然算不上威武不屈的英雄人物,但也曾为此被关押了三个月时间。  1976年夏,王朔高中毕业后到山东参军,像在《动物凶猛》中他所记述的那样,他渴望战争,希望成为英雄。然而在部队中他并没有成为一名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操舵兵"、卫生员甚至帮厨。1978年在大学恢复招生的时候,王朔兴起了报考文科的欲望,于是开始练习写作文,期间偶然将习作投往《解放军文艺》,居然中选,这便是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等待》。《等待》是一篇时代印迹很浓并且颇为稚拙的小说,文笔还很学生腔。然而在1978年刚刚粉碎四人帮的当时,它无疑是清新可喜的,而且它的一投中的,也分明显示了王朔的创作潜力。  此后王朔又写过几篇部队题材的作品,但反响均不大。其间他曾经试图经商,但似乎流年不利,不但没赚到什么钱,倒是体验了许多被骗的心情。这一段致力赚钱的经历,后来被记录在《橡皮人》(曾被改编为电影《大喘气》)和《许爷》等作品中。  经商不成,无所事事之中他又开始进行创作。商人的视角使他知道什么东西适于出售,于是他挑选了在普通人眼中颇具神秘色彩的"空中小姐"为自己的描写对象,果然,在《当代》上一投而中

王朔是哪年生人 ?

8. 王朔是个什么样的作家

有趣,从语言就能感觉出来,可以说解放了汉语写作,真正的口语化,这个贡献很大,五十年后中国现当代作家能被记住的还有几个?王朔算一个
真实不做作,这点无论从作品还是行为中都能看出来。我觉得不好,我看不顺眼,我就开炮,管你什么腕。比如《我看金庸》,《我看中国文坛》。
善良,曾经有个不出名的歌手要出唱片,没钱,经人介绍,找到王朔,王朔二话没说就给了。跟女儿看《无极》都能看哭,”听说你看无极哭了?“”那有什么啊,你讲真善美我就感动“
内心想的多,自我质疑,敏感。这一点不太好直接说,只能通过作品感受。
奇葩,自行车事件,我第一次听都震惊了,这世上还有这样的人?我一度以为只有小说中才有
对待生死,”70岁之后我想吸毒而死“,有几个人会有这种想法?或许王朔是想体验一下生死之间的那种感觉
不爱钱,八九十年代都火成啥样了,也没寻思多捞点。